沪将建五清单破解养老困局 探索部门一表式管理
- 来源:www.lmato.com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311
- 2014-04-15 11:35
- 评论:0
便民再跨越
上海已在部分区推行居(村)委会的延伸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网上办事指导或代办服务。市民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后,也可选择居(村)委会作为相关证件的领取点,从而实现市民办事从在社区内“跑最后一公里”,变为“走最后一百米”的便民再跨越。
“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9073’养老服务体系在今年会有怎样的推进?”、“‘以房养老’是否会在上海开展?”、“如何在推动基层减负增能强基的同时,消除居委会长期存在的 ‘行政化’色彩?”昨天上午,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走进由解放日报与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4上海“民生访谈”,面对“媒体观察报告”、“专家研究报告”到“政务体验报告”聚焦的重点,给出回应。推荐阅读:上海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可享用地和税收优惠
五大清单探索破解困局
截至2013年,上海户籍人口中有27.1%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全国最高。上海新增老人中,80%是独生子女家庭,90%的家庭养老压力很大。面对着我国第一大老龄化城市的现状,养老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上海正在制定‘五个清单’,以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施小琳表示,“五个清单”,首先是了解老年人需求的清单;其次是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的项目清单;第三,这些项目谁来做,必须要有队伍,队伍清单包括人、组织、机构;第四,在为老服务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的设施清单;最后就是政策和机制的清单。为了满足多数老人居家养老的愿望,上海已试点建设了40个老年宜居社区。
本市将出台“养老机构收费办法”。未来,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由政府确定指导价;社会资本创办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成本核算、审计公开的前提下,实行市场定价,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定价办法调整以后,不一定意味着涨价。政府要履行好“保基本”职责,对失能、失智、高龄入住老人中的低保、低收入者予以补贴,即“补需方”;对负担较重的养老机构给予一定运营补贴或奖励,即“补供方”。
此次“政务体验报告”关注“以房养老”,目前北京已开始试点,保监会近日也制订了相关办法。和以往民间的 “以房养老”(即 “遗赠赡养”)的方法不同,现在所说的“以房养老”,主要指的是住房养老保险反向抵押试点。对此,施小琳表示,保监会已明确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几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正进一步完善细则,征求社会意见。这是市场多元化养老的一种选择,取决于家庭和老人自主的行为。
关键字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