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护理难度高 大多数养老机构不愿接收
- 来源:www.lmato.com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130
- 2014-04-09 11:01
- 评论:0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疾病、伤残等问题,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困扰着不少家庭。4月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护理难度高,在山东荣成现有的大多数养老机构不愿意接收失能老人。近日,斥山街道西火塘寨村58岁居民毕可宾在自己家中办起了一处全托养老屋,专门面向生活无法自理的失能老人。
居民
一个失能老人
拖累一个家庭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被称为“失能老人”。
今年52岁的市民张女士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最让张女士操劳的是她80多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两年前,母亲因为脑血栓瘫痪在床。那年正赶上我的孙子出生,这一老一小把我忙得团团转。”张女士说,因为忙不过来,孙子现在由姥姥照顾。因为张女士的兄妹都在外地生活,照顾老人的担子就落到了自己身上。“母亲现在寸步不能离人,吃饭、大小便都要有人伺候。”张女士说,她这几年都没机会到广场上跳健身舞了。现在她最担心的是儿子和儿媳妇都是独生子女,将来赡养双方4位老人,养老负担会很重。“我现在很注意保养身体,以免岁数大的时候给儿子增添麻烦。”张女士说。
据了解,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有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据统计,山东荣成60岁及以上老人中,健康群体占40%,基本健康群体占40%,不健康群体占20%。不健康群体中常年有病丧失生活能力的占3%;80岁以上老人中失能、半失能群体超过50%。
创办者
伺候瘫痪老父
深知其中不易
目前,大多数养老院、老年公寓更愿意收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老人该何去何从?斥山街道西火塘寨村58岁居民毕可宾瞅准了这一市场空白,将自家二楼改造成养老屋,专门照顾失能老人。推荐阅读:养老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4月8日,记者来到毕可宾的家,干净整齐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毕可宾所在的西火塘寨村是附近有名的富裕社区,居民都住在二层小楼或者综合楼中。上到二楼,记者看到崭新的床铺整齐地摆放着。这里还配有洗手间、热水器、暖气、电视等。“我投入两万多元重新改造二楼,并购买了多功能护理床供老人使用。”毕可宾说。记者了解到,毕可宾创建的这处养老屋刚刚完工,目前还没有老人入住。为了扩大影响力,毕可宾上网发布帖子,引来了不少人打来咨询电话。其中,本地人和东北人咨询得较多。毕可宾计划把床位发展到10个。
退休后本可以颐养天年的毕可宾为何又二次创业呢?“前几年我伺候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深感不易。退休后,我了解到有相关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毕可宾说,日后他的女儿愿意接班。上个周,毕可宾和女儿准备参加威海市民政局组织的免费护理员培训,由于没能报上名,就被安排在了下一期。“护理知识必不可少,免费培训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毕可宾说。
除了毕可宾,石岛管理区港湾街道张家社区居民孙兰凤也在自己家中创办了专门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屋。目前,有10名老人住在孙兰凤这里。
民政部门
自办养老屋床位
标准降为10个
“今年,我们把市民自办养老屋的床位标准由20个降为10个。降低门槛后,既能增强市民参与创办养老事业的热情,也有利于民政部门将其纳入监管的范畴。”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郝佳龙说。
去年9月,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山东荣成市决心扶持和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举。文件规定,山东荣成市将采取资助、补贴、补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外资,依法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优先保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在养老项目建设上实行税费减免,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管理体系,进而形成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组织网络。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