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泰州>养老资讯>养老新闻>养老快报>正文

养老服务需要社区发展思路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537
  • 2015-01-16 10:56
  • 评论:0

  在调研中也发现老人家不喜欢郊区,也和他们喜欢集体生活有关系。哪怕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都很爱社交,只要他们还能走能看,走出家门、接触人群的渴望强过许多宅男宅女。因此,老人家的真实养老需求,与公办养老院的地点发生了冲突。在建的公办养老院一般都在上千张床位的规模,有的甚至数千张。市区土地资源紧张,不可能容纳这样的规划。要解决这种冲突,出路之一是破除大而全的郊区规划思路,转而走小而精的社区发展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社区内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
  去年初开始,广州在全国首先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轮候机制。全市10家公办养老院推出8000多张养老床位,60周岁以上的广州户籍长者可以申请和轮候入住。这种方式参考了目前香港的长期照顾安老服务模式,即由政府主导,轮候者经由专业评估、符合资格后,结合本人意愿和床位空缺状况,入住到相编配的养老院。由于公办养老院收费低,环境好,服务也较为规范,通常“一床难求”。
  实施统一的遴选和轮候方式,可以看作政府在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改革创新。
  经过一年试水,突出的问题并不是像香港那样,轮候时间过长,而是不少排队的老人家因为公办养老院地点偏僻,选择退位。全市共有3379名长者排队,有371位通过评估入住。但是,却有276位排队且符合资格的老人家,担心会被家里人“丢”在养老院不管,最终放弃入住。换句话说,合资格的轮候者中,每当有4位选择入住,就有3位选择放弃。老人家对地点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自己曾经跑过几家公办养老院做调研,由市区出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耗时两个多小时,哪怕打车也要一个多小时;如果遇到下雨低温酷暑天,更加辛苦。有时不是孩子不孝,而是长途跋涉太过考验人。所以很多老人家在安排自己的养老居所时,非常看重地点,喜欢与孩子比邻而居,既方便互相照应,也易于维系彼此的关系。
  另外,在调研中也发现老人家不喜欢郊区,也和他们喜欢集体生活有关系。我自己以前有种误解,认为老人家身体虚弱、多病无助。郊外空气清新而且安静,对他们身体和心情都好。后来才搞明白哪怕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都很爱社交,只要他们还能走能看,走出家门、接触人群的渴望强过许多宅男宅女。而且,家里人不可能24小时守在身边,老来能呼朋引伴,对他们的老年生活很重要。所以,他们喜欢住在有人气的地方,而不是看树多过看人的郊区。因此,老人家的真实养老需求,与公办养老院的地点发生了冲突。长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护理,还需要与家人维系情感,与朋友维持社交。
  但是,在建的公办养老院一般都在上千张床位的规模,有的甚至数千张。市区土地资源紧张,不可能容纳这样的规划。要解决这种冲突,出路之一是破除大而全的郊区规划思路,转而走小而精的社区发展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社区内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既有为机能衰退的长者、提供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的中小型养老院,也有为机能相对健康的老人家、提供短期护理和康复的社区中心,还有支援居家养老的日间综合服务中心。
  这种养老服务发展思路,更多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府统筹管理的需要出发。扎根于社区,既根据社区内部长者的特性和资源,也让长者始终与家庭和社区保持联系和参与感。在参考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时候,背后理念可能更值得借鉴。

 

 

关键字

养老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码头养老网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