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泰州>养老资讯>养老新闻>养老快报>正文

养老产业金融混战升级 卡位老龄化中国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392
  • 2014-09-29 10:41
  • 评论:0

  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介入养老产业后,商业性银行华夏银行也计划以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形式进入这一领域。

  9月19日,华夏银行首次公布了其在养产业领域的具体布局和动作:计划以华夏银行子公司为发起人成立一只养老产业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和劣后债投资模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初步规模为10亿元。

  “我们将以综合化、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

  自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银行业对于养老产业发展较为关注,一直计划伺机进入。然而,由于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与养老产业长周期市场运作不匹配,导致商业银行在养老产业投资探索方面大多停留在养老产品领域,在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医疗等领域涉足较浅,步履维艰。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国家开发银行每年可提供的不少于1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贷款规模,因未找到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企业导致贷款企业寥寥。

  不过,随着全球性金融业务结构调整,以及养老产业的不断成熟壮大,银行未来不得不面临着从短期存量资本模式向长期存量资本方向转移,养老产业将是其转移方向之一。

  加码养老产业

  华夏银行是一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9年资产总额已达8000亿元。黄金老称,“华夏银行具备做好养老金融服务的实力,而进入老龄产业也将对华夏银行发展产生本质性提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转型需求。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存贷款利差,过去固定利差产生的政策红利即将不复存在;互联网金融也正以低成本渠道冲击着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在全球性金融结构调整时期,商业银行从业务到渠道等方面面临转型压力。

  另一方面,从当代金融发展结构来看,长期资本下的老龄金融也将是发展方向。面对正在迅速“变老”的中国,庞大的老年客户资源对银行转型有强大推动力。

  以北京为例,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老龄人口达262万,占总人口20%。黄金老坦言,“对于银行来讲,最大的意义在于客户资源,这里面的机会很大。”关注养老产业发展的不止华夏银行。据知情人士透露,几乎所有银行目前都在关注养老产业,部分银行早在华夏银行之前就经已打起“养老牌”。

  起初,随着养老金规模的扩大,养老金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必争的业务领域之一。随着老年群体越来越多,一些银行开始为老年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比如上海银行推出了6家专门定位于养老特色的支行,并开始尝试“以房养老”业务;光大银行则不断完善其养老金管理中心,并推出养老金“弹性福利”服务产品,后来这一产品也被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仿效推广;招商银行也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养老金产品体系。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计划投入50亿元发展养老消费业务,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全方位养老金融。

  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这些养老金融产品大都停留在个人产品领域,针对养老产业本身的金融创新乏善可陈。“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和老龄产业需求之间存在错配需求。一个是短期行为,一个需要长期支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分析道。

  实际上,养老产业涉及的养老院建设、医疗产业升级、护理人员培训等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更需要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以打通养老产业供应链,如捆绑产业链的上下游贷款、养老基础设施专项贷款等。

  如今,华夏银行的养老金融创新布局正试图打破这一局面,在养老产业领域有所作为。

  据黄金老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华夏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在个人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研发推广之外,还将对整个养老产业进行金融支持。

  黄金老介绍,具体业务模式是,华夏银行将以银行子公司为发起人成立一只养老产业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和劣后债投资模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华夏银行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将在今年下半年成立,计划由华夏银行附属机构或投行部已经成立的基金的子基金形式发起运作。

  基金募集的一部分将来自银行内部,一部分将面向社会资本。“初期规模不会太大,10亿元左右,主要投向养老产业园区建设。”黄金老表示,在投向方面,因为这是华夏银行现阶段成立的第一只养老产业基金,会考虑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养老产业园区有辅助物可以抵押,能符合初期投向需求。

  此外,今年第四季度,华夏银行还计划联合北京市老龄委推出以房养老产品,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以老人或者子女名义均可办理。其中,要求住宅用房房龄在30年以内,商业房房龄在20年以内。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将和幸福人寿共同推动以房养老业务。

  对于华夏银行这只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党俊武给予了殷切关注和期待。“我们国家有160万亿元基础资产,其中120万亿元在银行手里,另外40万亿元背后依托的也是银行。任何产业只有以银行为基础才能做大做强,尤其是养老产业这种金融密集型产业。但此前的商业银行贷款都是短期资本,华夏银行如果能够通过金融创新实现短期资本存量向长期资本存量转移,将会对养老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待考的效果

  在黄金老看来,华夏银行成立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是在尝试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混业经营将是养老产业盈利的基础,因此我们决定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养老产业金融创新体系。”然而,相对华夏银行的信心满满,市场上不乏担忧之声。

  “银行金融涉足老年消费产品更为匹配,进入开发投资领域并不合适,原因是银行投资普遍急功近利,难以承受七八年的养老产业培育期,考核压力较大,所以难以真正形成一个养老产业所需的金融体系。”北京中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勇如是评价。

  此外,市场还有难以落地的质疑。此前,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首家入驻养老产业的银行,其每年100亿元的养老专项贷款曾在养老资本市场引发关注,但此后因市场贷款热情不大及养老机构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市场对于100亿元贷款反应冷淡。

  “中长期资金、低息贷款看似不错,但市场无法借力,原因是银行各方面的配比要求令企业承受不起。”一位曾参与过国家开发银行养老产业专项贷款申请的开发商表示。

  对于国家开发银行来说其也有难处。“国开行的态度很积极,还专门成立了养老产业贷款处,并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没有有效启动的原因是市场上没有盈利模式清晰的企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对于以华夏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来说,养老产业有无清晰的盈利模式是其进入的关键。且现阶段养老机构、养老产业园区的综合收益率并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华夏银行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能否募集到资金也是一个问题。

  当然,也有积极声音认为,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在运作流程上相对简单,其可以与区域龙头开发商、上市开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股权投资形式介入项目开发。在资金回流及利润获取方面,可实现的资产包括部分可售商业项目、养老机构运营等。

  “中国应对老龄化的薄弱环节在于老龄金融严重滞后,尽管现在有很多私募资金投身养老产业,但银行的作用不可替代,我很期待银行推动养老产业的长期资本出现。”党俊武说。

 

关键字

养老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码头养老网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