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人住院变“驻院” 急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 来源:www.lmato.com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351
- 2014-08-30 11:57
- 评论:0
在南京江宁医院泌尿外科,住着一位"奇怪"的病人,医院说她已经治愈了,但老人却一直住在医院里.这位病人是一位76岁的老太太,老伴早已过世,无儿无女.去年2月,赵老太太被侄子侄女送入医院后,现在治疗早已结束,老人却一直无人来接,长期住在医院里.这是怎么回事?
老人住院变"驻院"
去年2月,赵老太太因"双下肢无力,排尿困难",被侄子送进了江宁医院泌尿外科."送来之后,医生为她安装了导尿管,配合相应用药进行治疗."主治医生唐庆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赵老太太刚进医院时,浑身长满了褥疮,十分可怜.
"在我们医院,褥疮本来是由整形科来治疗,但老太太排尿困难住进这里,我们也尽量治疗",唐医生说,通过医护人员4个多月的用药和护理,赵老太太的褥疮基本痊愈,排尿困难的情况也通过导尿管得到解决.由于赵老太太下肢无力,不能下床行走,她的侄子侄女特意请了一名护工,照顾老太太每天的生活起居.
唐医生介绍,其实从那时候起,赵老太太只需要半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导尿管而已,没必要住在医院里面,但一年多过去了,赵老太太还住在医院里."来医院看病的人不少,需要的人没有床位,都只能在走廊上加床."江宁医院泌尿外科李护士长说.
亲属的苦恼
昨天中午,现代快报记者在病房里面看到,赵老太太刚吃过午饭,侧躺在靠墙的一张病床上.唐医生说,平时院方也会给老人进行一些膀胱冲洗、尿管更换等康复期日常护理.
住在医院一年多,医疗费用由谁来支付呢?赵老太太曾是南京某信用社退休职工,享受南京市医保,医疗费用能够报销大半,可老人的侄子为何不将她接回家呢?
"本人66岁了,家里也是有老有小,还能再照顾一个老人吗?"赵老太太的一位侄子说,从法理上来说,老人无儿无女,亲戚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个能力赡养老人,自从老人住院后,他每周六都前往医院探望.老人另外两位侄子侄女的年纪也在50岁上下,也称没有能力承担此事.赵老太太的另一位侄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老人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还有些慢性疾病,住在医院里是最好的选择.
据赵老太太的一位侄子透露,他们曾试过给赵老太太寻找养老机构,但不少养老院一听说老太太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都不愿意接收.而且,就算有养老院愿意接收,资金缺口也是另一个难题.老人是信用社退休职工,每月有3200元退休工资,但连请护工的钱都不够.亲属透露,一名护工每天收费130元,再加上老人的吃饭、生活、小部分的医疗费用,他们作为亲属已经垫付了不少钱."老人已经20多个月没有下过床了,我们也尽力了,而且也没有欠费."老人的侄子表示.
昨天记者咨询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的陈尧律师,他表示,侄儿对老人是没有法定赡养义务的.
区民政局 帮忙联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赵老太太入院之前,居住在江宁区东山街道辖区内.东山街道民政办副主任何彪表示,对于像赵老太太这样的老人,多半是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来提供服务.但是,记者从东山社区了解到,社区居家养老建设正在进行中,设备还不够完备,主要能提供一些上门服务,像这种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赡养还真有点难办.
江宁区民政局老龄办的马主任表示,赵老太太这种情况,如果能享受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一个星期一般是两到三次,由家政人员上门打扫卫生、买菜等,而这显然也满足不了其需要固定人员长期照顾的需求.
此外,赵老太太进入公办养老院是比较好的,但是只有"五保老人"等才能进去,赵老太太也不符合条件.老人如果出院,最好还是进民办养老机构.在费用方面,根据失能或者半失能的状况,江宁地区的养老院估计每月收费在3000多元,只不过一般养老院缺乏专业医疗服务.马主任表示,他们会根据其情况,帮着联系"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费用方面稍微高一些,但根据其情况,可以申请政府的相关救助.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表示,这件事中,老年人也有其困难和顾虑,离开医院,谁来照料养老?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且与老龄化的大背景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情况下,目前需要大力发展托老养老专业机构,尤其是医养结合型的.在具体如何操作的问题上,据介绍,目前一般是在一个养老院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护理院,由民政局审批养老这一块,卫生局审批护理院这一块,包括医生、护士、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都有相应的标准.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也联系了一家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邵女士,她表示,从养老院来说是很希望再配备一套医疗服务系统的.但目前很多养老院还没有医疗服务,这方面卫生部门审批条件很严格,另外一般要跟社区医院进行合作,由于养老属于微利行业,又牵涉到往护理院派驻人手,社区医院没什么兴趣,操作难度很大.
关键字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