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亿养老金养得起我们吗?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养老院发布员
- 浏览:432
- 2014-06-04 10:01
- 评论:0
中国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
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我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报告显示,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预计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3成,达31%。可以预计,未来30-50年,养老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养老金到底还值多少?
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六年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企业职工养老金“七连涨”仍然“跑不赢”公务员,而且差距也越来越大。
从全球范围看,养老金投资运营均采用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我国主要将巨额养老金存在银行“吃利息”。投资体制低效导致我国养老金贬值风险在加大,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养老金每年都处于“缩水”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从推出社会保险制度至今的20来年中,按最保守的估计(即以CPI的涨幅为参考进行计算),养老金潜在损失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按照更高标准测算(即以社会平均工资涨幅为参照计算),养老金潜在损失金额甚至可能超过1万亿元。他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提高,如果养老金投资运营继续缺位,将对社保制度带来极大的财务不可持续风险。
而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的测算,根据“银行存款利率与CPI之差”这一项利差测算:自1997年-2010年这一块潜在损失达6000亿元。
养老金缺口在加速到来,面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有关部门管理的公共养老金收支会有较大缺口,将对社保制度带来极大的财务不可持续风险。因此,尽快推出养老金整体投资运营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对部分人士担心养老金投资运营风险的观点,郑秉文表示:“不投资运营、保值增值,任由养老金贬值,更是对老百姓不负责。”
养老基金收益有没有猫腻?
目前,据估计养老金账户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不仅相比于一般的理财收入要少,相比于协议存款和余额宝的收益百分之五也无法保证。
就养老保险而言,根据目前依然有效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养老保险基金活期存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银发[1997]567号),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按三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险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三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1997] 26号文件)的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这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目前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法律基础。
然而,三个月定期存款的利率是3.1,也远高于目前的收益率,这又是为什么。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近年组织的对北京、上海、湖南、辽宁等18个省市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调研情况来看,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虽然名义上已经在2009年底实现,但实际上很多统筹基金还在市县一级运营。
大部分省份都抱怨无处购买国债,结余的基金只能存在财政专户中,而财政专户一般都在当地的国有商业银行开户,这些商业银行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当然希望能存活期,再加上县、市级的政府和商业银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存款很难落到实处,而相关部门对存款的形式也没有硬性的法律规定。
银行在吸收存款中也存在暗箱操作,对于大额资金,如果管理部门以活期形式存入管理部门以后,银行将投资的收益部分返还给管理部门。这样的做法,无疑更加刺激了地方对理财的不积极。
美国养老金:法律设计下的稳定发展
根据1935年罗斯福签署的《社会保障法案》,建立的国家强制性保险是美国覆盖面最广的第一支柱社会保障制度,今天通行世界的“社会保障”一词就来源于该法案。到2010年底,该制度的覆盖面已经达到1.56亿人,包括从政府官员到理发师95%以上的各类从业人员。
根据《社会保障法案》而建立的“联邦老年、遗属和伤残人保险信托基金”是通过征收工薪税筹集的,由雇主和雇员按工资的6.2%缴纳,合计12.4%。根据OASDI理事会2011年的第71个年度报告,到2010年底,美国约有5400万退休、伤残雇员及其受益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占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90%以上。当年征收的工薪税收入为6636亿美元,而支出的7125亿美元,,如果没有此前结余资金的利息收入1175亿美元,将出现赤字。
美国人在公共资金投资问题上十分谨慎、异常保守。《社会保障法案》第二章“联邦老年、遗属和伤残人保险信托基金(OASDI)”第201(c)条规定:OASDI理事会由社会保障署长、财政部长、劳工部长、卫生与福利部长、两位代表公众利益的理事组成,财政部长担任执行理事(理事长)。两位公众理事必须分别来自不同的党派,参议院通过后由总统任命。该理事会制度中,由于财政部长同时担任OASDI理事长,使得财政部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中“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不可推卸。
《社会保障法案》对OASDI投资的规定,OASDI的投资只能是“美国政府对于本金和利息均予以担保的、孳息型证券”,实际上就是专门为社保基金发行的特种国债。根据该法案,目前OASDI的全部资产均为年利率从4%-6.5%的历年特种国债和公债有价证券,连所获利息也被存入OASDI基金。
如此严厉限制再加上征缴率的近乎100%,在最近的20多年中,OASDI的结余从1985年的42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6万亿美元,增长60多倍。始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但由于有《社会保障法案》201(d)条款的严格限制和保护,使得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OASDI总体收益率依然高达5.1%,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几乎无关。
按照计算,在1926-1996的70年间的美国资本市场,美国政府的长期国债年复利收益率为5.1%,股票市场的年均复利收益率仍然达到10.7%。因此,从长期历史来看,股票是所有投资工具中最佳的投资品种,可以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放弃了投资资本市场。
美国私人养老金目前是资本市场的最主要机构投资者。私营养老金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石。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共雇员养老基金是目前最大的公务员养老基金、世界第三大养老基金,是投资股市养老金的一个典型。基金采用信托的形式运作,资产额达2343亿美元,其中国际、国内股票的比例高达66%以上。在2002年因网络泡沫破灭和“911”双重打击,其过去20年间的平均收益率仍然高达7.75%。
为确保私人养老金保值增值,美国通过《信托法》、《统一审慎投资者法》、《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税收法》等构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分散化投资组合的方式,实现风险既定情况下的投资收益最大化、投资收益率既定情况下的风险最小化。
中国改革:法律护航,市场试点
美国的养老金管理有一系列的法律进行规范。
国内商业银行体系资金111.5万亿资产,有《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三部法律进行规范和监管。
证券业主要的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57万亿元,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规范和监管。
保险业5.75万亿元的资产,有《保险法》来监管。
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内的的社保基金总额超过了3万亿元,如此规模巨大的资金、薄弱的监管体制、缺失的监管法律法规之间形成极大的反差,拷问着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体系。
在实践上,相比于养老基金普遍2%的收益率,全国社保基金于2003年6月开始投资股票,通过公开选择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其收益率高于货币、资本市场平均回报率。历年累计获得投资收益1326亿元,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年化投资收益率达到18.61%,比全部基金累计平均收益率的8.41%高出10多个百分点。全国社保基金通过投资以股票为代表的资本市场,避免通货膨胀吞噬本金和利息。
2012年,广东省政府将1000亿元养老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据媒体报道,2年来,这笔养老金累计投资收益接近百亿元,投资收益率超出双方协议约定的收益率水平。
广东省养老金“试水”委托投资运营结果令相关各方均感到满意。截至去年底,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养老金结余规模相当可观,保值增值需求迫切,借鉴广东模式进行“先行先试”未尝不可。
中国的改革,还需要在法治的健全,以及技术性的探索上,借鉴美国模式,先保值,再增值。维护资金的安全和保值,不仅仅是资金不被贪污挪用,而是资金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结语:中国老龄化问题突出,要跑赢工资的增幅,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必须达到6%。从现在来看,全国社保基金是所有类型的社保基金中保值增值做得最好的。遗憾的是,目前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的立法缺失,无法有效的在法律层面确保全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金的问题,令人担忧。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