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上海>养老资讯>养老新闻>养老快报>正文

上海“市长热线”开播 上海市长杨雄走进电台直播室与市民对话养老助老

  • 来源:www.lmato.com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322
  • 2014-04-28 10:57
  • 评论:0

  政府善听智行

  “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问题是市政府一直在关注,也是在着力解决的问题。”杨雄开门见山,“政府要善听智行。善听,就是要多听市民的期盼和需求,多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医疗服务延伸

  政府正在考虑怎么把一部分医疗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怎么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法,解决高龄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部分养老机构门诊报销问题已解决,我们希望逐步把报销范围适当扩大。另外,希望更多的养老机构里能把医疗机构设进去,甚至考虑把老年护理设计进去,进一步做到医养结合。

  “老伙伴计划”

  “我们已经在实施‘老伙伴计划’,年纪轻的老人为年纪大的老人服务。通过‘时间储蓄银行’,把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存下来,等他们老了再使用。这已在一部分社区推行,下一步将完善推广。”

  “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关心的大问题,政府有责任、有信心勇敢面对,并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为上海的养老事业做出贡献。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把上海的老年人服务好。”4月27日中午12时,2014年《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正式开播。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走进电台直播室,与市民对话交流家庭养老、社会助老等问题。

  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87.6万,占户籍人口27.1%;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5%,占总人口5.0%。

  “如何让老人安享晚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问题是市政府一直在关注,也是在着力解决的问题。”杨雄开门见山,“政府要善听智行。善听,就是要多听市民的期盼和需求,多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直播一开始,“50后”市民贺先生就打进电话向市长倾诉:“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的子女将来可能要照顾五六个老年人,难免力不从心,今后我们怎么养老?”市民顾女士也在电话中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杨雄说到,家庭照顾能力减弱,是上海养老问题当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此,政府首先要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既要适应各种各样的需求,同时又有不同功能;既有政府支持,又有社会各方支持。同时,还要完善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以及对低收入群体的特别帮困扶持。“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政府会持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并和社会各方联手把上海养老体系建设好。”

  据介绍,目前上海已确立“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在户籍老年人口中,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为3%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推荐阅读:上海要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五个体系”

  居家养老,需要哪些配套服务和政策?面对市民反映的“居家养老护理费用高”、“护理人员缺少培训”等问题,杨雄表示,最近政府正在梳理有关政策,研究如何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居家养老。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护工技能;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包括各种慈善机构、志愿者等。杨雄还谈到,政府正在考虑怎么把一部分医疗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怎么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法,解决高龄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的医疗服务需求。

  养老床位指标列入绩效考核

  “一边是中心城区养老床位紧缺、养老院人满为患,老年人入住需要排队等候;一边却是郊区养老院还有空床位。”交流中,不少市民来电提到了这一“怪现象”。

  杨雄回应,目前,上海已将养老床位任务指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到今年为止,上海已连续17年将新增养老床位作为市政府实事在推进。“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1万张,“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5000张,全市目前约有10.8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但是从总量上看还不够。”杨雄坦言,市中心养老床位少、公办养老院等候时间长、高龄老人进护理院需求大,是目前机构养老当中矛盾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养老布局的问题。“这几年,中心城区解决了5000多张床位,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对各个区有硬指标,一定要按照区的人口来配比养老床位;并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改造、租赁等方式增加床位。”杨雄表示,在办好公办养老机构的同时,要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水平,从而缓解中心城区养老机构不足问题。

  “当然,我们也希望市民考虑选择郊区的一些养老院,那里的环境、空气质量比市中心好得多。”而针对有市民提出的郊区养老院交通不便的问题,杨雄也坦言,“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今后养老机构要设计在一些交通方便的地方,比如说有地铁,有公交线路。”

  杨雄还谈到,目前,部分养老机构门诊报销问题已解决,我们希望逐步把报销范围适当扩大。另外,希望更多的养老机构里能把医疗机构设进去,甚至考虑把老年护理设计进去,进一步做到医养结合。

  养老,需要全社会参与

  “上海的养老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有一些问题。”交流中,经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徐先生直陈不足:一个是服务组织的培育问题,二是人才问题,三是政策环境。

  杨雄听后表示认可,“他讲的问题很好,也是今后要逐步发展和创新的。除了政府以外,市场力量很大,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为老服务机构。我们要扶持这些平台。这些平台规模越大,成本就会越低,服务也就越好。”但是,杨雄也谈到,现在市场上积极性很高,都想做一些养老社区。我们要把政策体系理清楚,怎么既支持它,又防止有人借养老炒地皮,最后把养老产业片面“变味”成房地产开发。

  怎样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交流中,汤先生建言,刚退休的老年人,有时间、身体也可以,愿意提供一些志愿服务,能不能让“小老人”照顾“老老人”,希望市政府层面有规范的政策。退休老师庄先生也建议,能不能在社区里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做公益、搞文化活动,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有滋有味”?

  杨雄回应,“我们已经在实施‘老伙伴计划’,年纪轻的老人为年纪大的老人服务。通过‘时间储蓄银行’,把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存下来,等他们老了再使用。这已在一部分社区推行,下一步将完善推广。”他还笑道,“退休老年人当中有的有很丰富的知识,有的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是一个智力宝库。怎么发掘他们的力量,包括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这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关键字

养老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码头养老网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