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广州>养老资讯>养老新闻>养老快报>正文

居家养老推广提速 农村地区成突破点

  • 来源:www.lmato.com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370
  • 2014-03-11 11:16
  • 评论:0

  构建“大民政”保障格局将成为江门2014年的工作重心。在江门市日前召开的“大民政”工作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刘海指出,要将居家养老、残疾人服务和社会组织培育作为推动“大民政”工作的三个突破口。目前,三大突破口是怎样的?又将遇到哪些难题?围绕这些问题,本报将推出聚焦“大民政”三个突破口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根据今年1月江门市出台的《江门市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指出,至2015年底,全市形成“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实现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方案的出台为江门未来社会养老体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其中,居家养老模式颇受青睐,成为各市区目前加快建设推广的着力点。值得提到的是,江门是较早开展居家养老推广的城市之一,但多年来一直发展缓慢,效果并不明显,面临的难题一直存在,随着近两年居家养老示范点的带动,居家养老显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现状 服务点覆盖范围小

  根据江门市老龄办最新数据统计,江门目前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为65.5万,其中城市约20.6万,农村约44.9万,老龄人口占全市常住总人口(449.8万)比例为14.5%。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不难看出,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江门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

  另一方面,目前全市虽然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3150个,不过真正综合性运营的挂牌居家养老服务站也不过20多个。相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站,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普遍面临着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质量差、分散不成熟的问题,加之运营管理机制的落后,很难发挥良好的效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基于这种现状,具备综合性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近两年开始在江门各区兴起,这种养老服务中心或站点集饭堂、日托、保健、文化生活项目等为一体,同时引入较为灵活的管理和运营机制而备受青睐。

  然而,目前江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只有20个左右,居家养老示范点也只有2个,这对于庞大的老年人数量来说,服务范围和效果十分有限。不过,这个现状或将在今年发生大转变。蓬江区去年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来效果十分明显,日前第一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街站刚刚投入试运行,蓬江区也透露将全面铺开居家服务中心站点进社区,预计今年还将有七八家站点陆续建成。此外,江门市民政局表示,目前台山、恩平、鹤山、开平也都已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点,“各市基本上都已经选好地址,楼房很多也已经改造好,预计各市将在今年陆续投入使用”。

  按照目前的进度,江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点覆盖范围今明两年将大幅扩大。为此,《方案》中也给各市区下达了任务:到2015年,各市、区均至少建成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养老指导中心;每个镇(街)建有一所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临时托管或日间照料服务的福利设施;每个镇建设1个以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或农村幸福院。其中,蓬江区、江海区两个区各镇要建设3个以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或农村幸福院。

  难点 未建立长效管理运营机制

  事实上,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开展多年,早在2006年,江门就设立了12个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日间照料等服务。此后,这种居家式服务项目在各镇街养老设施机构中多了起来。不过,这部分到现在依然是“镇办镇管”的养老模式,当地政府部门通过聘用当地退休人员给需要帮助的孤寡、残疾等困难老人提供简单服务。由于资金来源单一、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较差、服务人员素质低等问题,这部分服务点很难发展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江门一些地方开始了新的探索。鹤山桃源镇三富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了邻里互助会统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设立“开心饭堂”为本村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就餐服务;江海区外海直冲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引入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成立专业社工机构,融合慈善文化元素,开展文化养老;江海区晨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以调查市场需求为导向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现“群众点菜、社工端菜、政府买单”的良性互动模式;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推行“社工+义工”服务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高起点谋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虽然江门一些地方都有了一些尝试,但就目前发展来看,各服务站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如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全、监管评价机制缺乏、运转资金不够、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等问题。拿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街站来说,虽然刚成立不久,但运营资金十分紧缺。该站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进行运营。据该站点负责人透露,每年政府投入50万元(大部分来自福彩金),可是资金却无法按时到位,“目前拿到手的也就几万元,我们自己垫了五六万”。资金缺乏也直接影响了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该站工作人员只有10人,并且大部分工资水平较低,很难招到质量高的人才。

  从目前来看,运营模式如何确定仍是各地推行居家养老的难题,如开平市通过省市补助,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点已经建起,但在今后政府是否要收取租金问题上仍是争论的焦点。“单靠政府包办肯定不行,必须利用社会资源如慈善机构、爱心人士、企业等加入到居家养老的建设运营当中。”祥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玉冰说道。江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伍岸明表示,政府虽然把设施给建设起来,但以后如何运营仍在探索之中,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运营模式居家养老模式才能顺利推广。

  做法 60个农村幸福院上半年投入使用

  农村居家养老是整个居家养老框架的重点,也是江门养老服务发展的薄弱点。在全市3150个养老设施中,农村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就占到2695个,主要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星光老年之家、老人活动室等。从目前来看,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是老年人最主要且能普遍接受的养老方式。

  为此,2012年以来,江门市按照《广东省农村养老服务“幸福计划”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精神,开展了7个“幸福计划”村级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为农村提供文化娱乐、助餐、日间照料、临时托养等服务,以农村作为全市居家养老的突破点。

  民政部门透露,目前60个农村幸福院陆续建立,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其中在19个点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委托社会专业社工机构进行经营。

  此外,除了居家养老,养老服务设施中还有一类机构养老设施,主要是敬老院。据统计,江门市敬老院有70家,建筑面积逾12万平方米,设有床位5237张。但这类养老效果并不好,养老床位综合利用率不到一半,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为此《方案》要求,对各镇、街的敬老院探索移交由市(区)级政府统筹管理,力争5年内通过资源整合,把具备条件的敬老院改造成集五保供养、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多功能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跨区域托养五保老人。

  民政部门还表示,为了在农村大范围推广居家养老,今年要重点实施敬老院改造工程,对基础条件好、养老床位多、入住率较高的敬老院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建成区域性敬老院。而对地理位置远、软硬件条件差、入住率低的敬老院,要通过撤并、资产置换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对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将原敬老院改造成居家养老或日间照料服务场所,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覆盖范围。

 

更多最新养老资讯:http://www.lmato.com/article/list-catid-1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