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上海>养老资讯>保险资讯>养老保险资讯>正文

养老金并轨究竟是不是“乌托邦”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养老院发布员
  • 浏览:386
  • 2014-05-26 10:05
  • 评论:0

  《中国经济周刊》最近连发两篇文章,一篇叫《公众养老金“并轨”诉求不能陷入“乌托邦”》,一篇叫《养老金并轨不是“乌托邦”》,两位作者都是社科院的专家,但观点针锋相对。
  现在的数据是,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每月2000多元,用养老保险支付;机关事业单位人均退休金4000元,由国家财政承担。所以养老金并轨也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在钱数上实现并轨,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赶上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水平;另一个是在机制上,机关事业单位也要通过缴纳养老保险来发养老金,不再由国家财政负担。
  《公众养老金“并轨”诉求不能陷入“乌托邦”》这篇文章认为,一些“并轨”建议不具备可操作性。比如实现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养老保险发放养老金,就要把从参加工作以来的欠账补齐。文章作者、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算了一笔账:即使只算公务员,就算平均每人补20年,每年补2万元,也需要3.0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参公”的事业编制人员,至少需要4.8万亿元人民币。不论由个人或单位支付,还是由国家财政支付,这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而《养老金并轨不是“乌托邦”》的作者认为这不是问题。他有一个特别简单的逻辑,过去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一分钱不交的情况下,国家财政都可以完全负担全国2000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现在开始缴费了,国家财政承担的退休金支付压力长远看是越来越轻了,怎么可能更重了呢?文章还算了一笔细账:去年,全国财政收入19万亿,再加上国企利润、国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养老保险收入,全国可支配财力总计约26万亿。这还不算3.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实现养老金并轨,国家每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的收入是2500亿,只占国家全年可支配财政收入的1%多一点。而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可支配财力增长了236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只增长了50倍。让劳动者的收入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是我们这几年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实现,我们也有能力实现,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自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长养老金10%,即“八连增”。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初的每月800元,增长到现在的每月2000元,翻了一番还多。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约为1倍,而8年前的差距是2到3倍,差距已经大幅缩小。如果按照现在每年增长10%的速度,7年就可以翻一番,达到4000元一个月,赶上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

  还有另一层面的意见,是站在机关事业单位的立场上表达的担忧。最近国务院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孙博撰文,担心“如果事业单位仅仅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其退休待遇水平将比现在下降许多。而且对于参加工作晚、就业年限短的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讲,可能出现养老金待遇要低于企业职工。”这种担心其实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更凸显了目前企业养老待遇的差距,不论从具体操作层面应该怎样应对,恰恰证明,养老金改革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关键字

养老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码头养老网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