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压力巨大 全球最大养老金基金欲投高风险资产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养老院发布员
- 浏览:421
- 2014-05-14 09:55
- 评论:0
“年金公积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这个冗长且绕口的名字背后,其实是一家掌管着全体日本国民的养老金投资机构。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养老金投资基金,其资金总额约为128万亿日元,相比规模排在第二位的挪威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几乎一倍,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GDP规模。
正是近期的一件人事变动使得这家规模庞大的养老金投资基金引发了国际市场及日本社会的高度关注。
应扩大风险投资
4月底,日本厚生劳动省(GPIF主管部门)的田村宪久大臣任命了新一批的7名GPIF“运用委员会”委员(运用委员的职能类似于外部董事)。在随后举行的第一次委员会议中,早稻田大学教授米泽康博获选出任委员长。
米泽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就是日本内阁官房下属。日本内阁官房下属有一个针对各类公积金的运用管理提供建言的咨询会议,米泽正是其中一员。该咨询会议于2013年11月公布了一份报告,对GPIF的投资组合及管理体制,提出了大胆的建议。
报告主张,GPIF应扩大以股票等为标的的风险投资,改变以往的以日本国内债券为中心的安全投资战略。而此次当选委员长的米泽,正是这一主张的坚定支持者。
米泽在当选委员长后对外界表示,GPIF能为日本经济的再生做出更大贡献。他不但对扩大股票投资表示理解,更主张将基建项目及房地产等也作为GPIF今后可能的投资对象。
米泽的当选,被外界认为是主张改革的安倍内阁最终战胜了“反对”势力的重要标志。曾在小泉内阁时期出任过金融担当大臣的竹中平藏指出,厚生劳动省本身及某些与养老金有利益关联的国会议员,是反对改革的最大力量。
资产配置成争议
长期以来,GPIF被外界诟病最多的,是其过于“保守”的投资战略。据了解,目前GPIF的资产运用中,有约55%的资金被长期用于投资日本国债,并且主要是长期国债,而现在日本长期国债的利率保持在0.6%的水平。
对于为何GPIF会倾向于采取保守的投资战略,4月刚卸任GPIF运用委员会委员一职的小幡绩近期撰文指出,日本国民作为基金的实际出资者,对于基金的投资行为高度敏感,一旦出现亏损的情况很可能追究身为运营方GPIF,甚至主管部门厚生劳动省的责任。因此,保守、低风险、易说明的投资战略才备受青睐。
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社会的变化,舆论对于GPIF的投资战略也有了不同的意见。
有分析指出,随着日本银行引入量化和质化宽松政策(QQE),日本的通胀率已经从0升至1.3%左右。而且根据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表态,日本央行将保持2%的通胀政策目标不变。这也就意味着,长期国债的利率将很有可能升至3%以上。而国债价格的下跌,意味着手中握有大量日本国债的GPIF就将面临资产巨幅缩水的窘境。
此外,GPIF还面临一个更为现实且长期的困境,那就是日本社会严重的高龄少子化问题。日本养老金的支出逐渐增加,如果GPIF仍坚持保守的投资战略,资金池将逐步减小。甚至有分析支出,GPIF的资产正以每年5万亿日元的速度递减,按这个速度,资金池将在2030年代面临枯竭的可能。
然而,反对改革的声音坚持认为,国债较股票安全,咨询会议的报告中提到的建议如果被采纳,那将把今后靠日本全体养老金过活的人推向更大的投资风险之中。
对此,咨询会议的主席、东京大学教授伊藤隆敏认为,这些指责完全基于误解。伊藤指出,虽然股票存在短期风险,但长期持有的话,完全能够预期有高于国债利息的投资回报,而分散投资,正是以长期持有为前提的年金资金运营的基本原则。
此外,针对GPIF如果大量抛售国债,将引发日本国债利息上涨的忧虑,伊藤认为,黑田东彦领导下的日本央行,目前正以摆脱通缩为目标,积极推进QQE政策,因此,至少今后一年的时间之内,是GPIF抛售手中日本国债的最佳时机。
伊藤建议,将GPIF用于投资日本国内债券的比例调整为“40%±10%”的区间范围内。如果该建议付诸实施的话,那未来将有最多32万亿日元左右的资金从日本国债市场中被释放,用于日本国内股票及海外债券、股票的投资。这对国际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个重磅消息。
不出意料,米泽出任GPIF运用委员会委员长的消息,引起了市场,尤其是日本以外的海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小幡绩表示,在他就GPIF改革的问题接受的采访中,几乎都是外国媒体和海外投资者,而且,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GPIF今后的资产配置问题。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