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志愿者发起“敲门行动”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养老院发布员
- 浏览:396
- 2014-02-11 11:15
- 评论:0
连续的高温让“烧烤模式”下的杭州备受煎熬。对老年人来说,持续的高温更像是一场生命的考验,尤其是体弱多病、身边无人照料的老人更增加了风险。日前,杭州志愿者协会发起“敲门行动”,敲开独居老人的门,问一声“伯伯、阿婆,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敲门问候独居老人
2日,杭州部分地区突然下起的一场小雨让天气稍稍凉快了一些。下午3点半,杭州市志愿者协会敬老队的志愿者来到了该市朝晖街道玉公桥社区,这里仅独居的老人就有156名。
1幢1单元3楼的刘女士是一名独居老人。在社区主任的带领下,志愿者敲开了刘女士家的门。82岁的刘女士患有帕金森症行动不便,因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家中请了一名保姆晚上照看。
屋子不大,光线也有些昏暗,一个吊扇呼呼地转着,“这几天温度这么高,屋里会不会太热?血压有没有升高?不要不舍得开空调!有人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吗?”刚刚进屋,志愿者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
老人的听力不是很好,志愿者讲话要靠近她的耳边才能听清。尽管如此,看到这么多志愿者,老人还是显得很开心,尤其见到随行的一个小学生志愿者,更是直夸“可爱”。
刘女士思路很清晰,她兴致勃勃地告诉志愿者,自己曾是一名文艺兵,一直喜欢唱歌,“以前邻居听到我唱歌,都会说‘刘阿姨’又唱上了。”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已经没有力气再唱歌了,骨质疏松和白内障一直困扰她,再加上近来杭州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刘女士已经一个月没有下楼了。
得知这一情况,志愿者也想带她下楼透透气,但顾忌老人的身体条件,便打消了这一念头,只是一再重复“除了找社区,有事情您也可以打我们的电话”。
街道社区联合开展
杭州市玉公桥社区是典型的老小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00多名。志愿者走了几幢楼,敲开了多家老人的家门,发现虽然是独居,但老人们无论身体情况,还是居住环境,都令人放心。
在2幢1单元,志愿者们敲开了周老太的门。80岁的周老太一头利落的短发,刚刚准备趁着雨后凉快出门散步。
“老年人睡得早,起得早,天气太热,我只能早起出门,这不刚下完雨,就想出去逛逛。”周老太说。
周老太腿脚还算利索,只是心脏不太好,“天气热,特别容易患心血管疾病,您得按时吃药。”志愿者汤虹一边查看老人屋子中空调、电扇好不好用,一边叮嘱老人按时吃药。
“我们定期会去市第一、第二福利院看望老人,所以也了解一些老人夏季的常见病。”汤虹说,除了福利院,敬老队还与一些独居老人结对,不时去看望他们。不过像这样的“敲门行动”几年来还是第一次。
玉公桥社区主任王莉英介绍说,这个社区老年人众多,近期社区每天都会给老人打电话,问询身体情况,如果碰到老人没有接电话,就会上门查看。“15个社区干部,包揽46幢楼,每家每户每位老人都包干到人。”
“关爱老人,社区做起来会比较方便,但对于志愿者来说,贸然上门容易引起老人的戒备。”敬老队队长陈平说,一般敬老队会采取定期与街道社区联合的方式开展关爱独居老人的活动。“不过这样的敲门行动,确实能够更直接地了解老人的真实情况,更容易开展帮助工作。”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