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2003)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养老院发布员
- 浏览:373
- 2014-01-02 11:12
- 评论:0
二○○三年一月七日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养老福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00多家,养老床位3万多张,为数万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福利服务。为了更好地提高养老福利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使养老机构这个社会特殊的服务窗口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福利服务,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尊老敬老工作
养老机构是为老服务的基地,认真搞好各项为老服务,进一步加强尊老敬老工作,是每一个养老机构的出发点和归属。各养老机构一定要围绕老人设计各项服务项目,以老人为中心开展院内的一切工作。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全院上下进一步强化尊老敬老的氛围和意识,尊重、关心、爱护住院老人,严禁虐待、歧视住养老人人格及损害住养老人的身心健康,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视老人为自己的亲人,把尊老敬老的意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认真、热情、仔细地为老年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扎扎实实地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自己的真情实意融化到老年人的生活中去,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感到晚年生活的欢乐和愉快。各养老机构还要把为老服务辐射到社区中去,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服务好,使养老机构成为社区尊老敬老的服务中心。
二、不断做好养老护理服务工作
养老护理服务工作是养老机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要努力做到让老年人在没有感到服务的情况下,享受到各类优质的服务。这几年,上海各养老机构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健康、乐观、祥和的安老生活氛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养老机构不断做好养老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养老机构要从规范化、制度化入手,以让老年人满意为最高目标,进一步做好养老护理服务工作。要根据住养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等级规范,科学地实施分级护理、分类管理,严格按照服务标准,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到位的服务。要为老年人提供卫生、营养丰富、多样的膳食服务,严格防止食物中毒。要制订具体的操作细则,根据细则规定,为老年人提供定时、定期,制度化、规范化的保健康复服务。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组织老年人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与老年人开展心理交流和情感交流,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慰籍服务。
三、规范执行养老机构的物价政策
养老机构的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涉及到每一位住养老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了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养老福利事业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物价部门对养老机构的物价政策进行了多次的调整。目前,市、区(县)政府办养老机构实行统一定价,街道乡镇办养老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社会办养老机构试行自主定价。这个价格政策的原则逐步体现了养老福利服务的成本,促进了养老机构不断建立良性的运转机制。各养老机构要认真做好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地执行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要实现养老机构收费的公示公开制度,把物价部门关于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收费内容公布在醒目之处,以便于住院老人及家属知晓。同时,在老人进院时,要向老人及其家属告知收费情况,让他们在了解养老机构服务情况的同时也了解收费情况。要严格规范地执行好养老机构物价政策,在收费标准和具体收费内容上要做到正确、明白、具体,决不多收、错收、重复收。在调整住院老人护理级别时,要事先向老人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在出具收费发票时,要把收费的项目和内容写清楚。各养老机构还要制订预收住院老人备用金的有关规定,在备用金的数额、使用内容、管理以及利息的用途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让老年人及其家属明白、放心。
四、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随着人们养老模式的逐步改变,居家养老在全市全面推开,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日间服务和上门生活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专业化的护理照料服务,赢得了老年人的赞赏。本市在继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形成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养老福利服务网络。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各社区依托养老机构,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充分利用了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的人力资源和物业资源,延伸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发挥了养老机构在社区为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社区广大老年人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各养老机构要继续凸显自己在社区福利服务中的中心作用,利用为老服务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为老年人开展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向前发展。全市二级以上市、区县社会福利院和市一级街道、乡镇养老机构更要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大力发挥自己在社会福利服务中的示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把居家养老服务搞得有声有色,推进上海居家养老服务更快地向网络化、规范化、实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法制化进程,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和强化社会福利从业人员,特别是养老机构管理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在推进养老福利事业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的法规、规章,使养老福利事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在学法的基础上各养老机构要按照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标准,认真做好养老机构的设置、执业申请,对未按规定申报或验收不合格擅自开业的养老机构,有关部门一律予以限期撤销。各养老机构要按照法规具体规定,认真做好与老年人或者家属签定服务合同的工作,以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养老机构的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各养老机构还要根据法规规定,结合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认真为老年人搞好保健康复服务、卫生医疗服务、护理服务、膳食服务、精神心理服务等,使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机构提供的规范化服务。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社会背景下,面对我国“入世”后带来的新挑战,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不断提升依法办事能力,促进养老福利事业尽快纳入法治化轨道。
六、继续推进ISO质量体系认证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理论,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的系统方法。ISO认证要求我们把养老机构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按照标准的管理理念,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轨道。加入WTO以后,我们的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促进社会福利尽快与国际接轨。自上海第三社会福利院在全国首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后,我局一直在倡导社会福利机构特别是养老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目前已经有一批养老机构通过了认证,使上海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各养老机构要真正认识到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继续开展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各区县社会福利院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各街道乡镇养老机构和社会办养老机构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ISO质量体系认证。要上下一致,共同努力,把ISO认证工作落到实处,做细做好。通过ISO认证工作,使养老机构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再上新台阶。
七、大力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发动住院老人参加养老机构的民主管理工作是我国养老福利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在养老机构中,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由住院老人参与管理的民主管理委员会,不但能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才能,还能在监督、促进养老机构的各项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市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作起步早,起点高,广大住院老人怀着对养老机构的热爱之情,积极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既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又推动了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各养老机构要重视老年人民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把它列入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决不能流于形式。要在老年人民主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建设、管理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梳理,作出具体的书面规定。要为老年人民主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在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形成养老机构内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良性机制,促进养老机构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八、认真做好养老福利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养老福利从业人员队伍,是保证上海养老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养老福利事业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为促进上海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努力。养老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养老福利行业管理与服务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几年,我们在养老福利教育培训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体制、机制和观念的影响,上海养老福利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上海养老福利事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水平缺乏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社区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这些现象还相当严重。养老福利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和养老福利事业的不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养老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口”。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下,各养老机构要制定出本单位的教育培训计划,做到专业人员全员培训,严格实现持证上岗制度。要逐步建立养老福利行业的执业证书和专业社工执业制度,不断实现社会福利教育培训工作的社会化管理,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法制观念强的养老福利专业人员队伍而努力。
九、全方位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发展
养老福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养老机构的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必须全方位推进养老机构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养老机构的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思考自己的工作,梳理自己的职能,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服务形式,温馨的服务内容,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度晚年的生活环境。要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和本市颁布的关于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修订和完善原有的在管理和服务上的具体规定和标准,使各项规定既科学合理,又具有操作性,体现出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性化特点。还要根据消防、卫生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养老机构行业管理的要求,认真制订制度,扎实落实措施,确保各项行业要求落实到位,使养老机构有一个安全、有序、规范的运行机制。要根据社会福利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住院老人愉快满意,各养老机构要提高认识、不断努力,让每一个养老机构都成为住养老人温馨的家园。
十、精心搞好院容院貌建设
搞好院容院貌工作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本市养老福利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一大批条件好、设施新、标准高的养老机构在全市各社区星罗棋布,为进一步搞好院容院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养老机构要在管理好、维护好硬件设施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院容院貌的建设工作。要根据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无障碍设施,让老年人的轮椅车在院内上下畅通无阻,使他们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没有障碍。要按照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具体要求,搞好老年人居室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布置,使整个养老机构的环境做到美观、温馨、干净、舒适,消除老年人的陌生感,让他们感觉到就象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方便、舒服、愉快。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搞好养老机构的绿化工作,做到见缝插绿、抬头见绿、四季常绿,让老年人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环境中。养老机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要通过院容院貌的建设,使养老机构不但成为一个花园单位,还要在社区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