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养老院发布员
- 浏览:811
- 2014-05-16 10:31
- 评论:0
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1年末,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2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8.04%,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政发〔2011〕1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当前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全面构建与我县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县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基本形成;基本建立以护养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家型为补充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培养一批规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40%,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园区)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三级组织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和居家养老服务。
二、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一)着力提升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城乡社区已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要通过设施改造、功能提升,转型升级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或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建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城乡社区,要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到2015年,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3个。其中,2012年完成新建城乡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
(二)鼓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委托、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积极改进居家养老服务方式。要重视社区“6581890”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并依托该信息平台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有条件的社区要逐步为高龄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免费配置“一键通”等电子呼叫设备。
三、积极发展以护理型为主的养老机构
(一)实行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类管理。大力发展具有医护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以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为主,提供长期照护的为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以接收半自理老人、自理老人为主,提供适当照护,集中居住式的为助养型养老服务机构;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采取家庭式居住方式,设有配套的护理和生活照护场所的为居养型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支持发展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商注册登记,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到民政部门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二)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要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继续推进乡镇(街道)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转型升级,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同时,积极为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县综合福利中心项目中老年休养中心服务区块的功能设置要体现高、中、低与大、中、小型的合理结合,最大限度满足当前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三)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创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和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实行集团化管理模式、办理法人登记,也可以通过服务组织备案进行登记管理。
(四)完善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服务。规模较大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须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规模较小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与助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可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促进养医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应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养老服务机构内独立设置卫生所(医务室),可向人力社保部门申请,纳入当地医保定点机构。卫生、人力社保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监督,将其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纳入统一管理,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服务能力。继续实施“福彩助我行”活动,免费为社会困难老人和护理机构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各类康复辅助器具。合理设置县综合福利中心项目护理服务区块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康复服务提供示范,做好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等工作。
四、加强和创新养老服务运行管理
(一)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和补贴制度。对全县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建立评估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经过评估为重度依赖者的老人,确定为一类补贴对象,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根据个人意愿接受机构养老或居家养老,养老服务补贴支付给提供机构养老或居家养老的养老机构。对城乡低保家庭中60周岁以上3~4级残疾对象、大病救助对象和高龄老人,确定为二类补贴对象,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由县民政局会同县卫生局、财政局共同制定养老服务评估和补贴办法。
(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性保险制度。坚持政府支持、机构投保、保险公司运作的原则,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性保险制度。通过全省统保、行业互保的办法,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风险。
(三)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县民政、卫生、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切实履行业务主管和行政监管部门职责,依法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养老服务场所的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公共卫生和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严格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审批的年检年审制度,新建机构申领《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应当依法提交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审查意见书及其他必备材料。对已经建成运行的养老机构和新建的城乡社区小型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利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农村宅基地兴办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的,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抄送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要督促其尽快落实整改措施,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县民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相关标准,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等级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五)探索养老服务新机制。实行居家养老服务招标制度,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引导具备资质的各类社会机构进入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收费管理新机制,鼓励实行养老服务机构公办民营模式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连锁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资金、信息引导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之间形成贯通机制,确保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满足不同养老服务需求。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用地保障。按照2015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5%以上的要求,全县要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机构,确保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需求。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采用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可根据土地用途,依据养老服务机构具体类型,参照长兴县基准地价进行地价评估后,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鼓励用地单位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房产和土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村级建设留用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协助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二)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用房建设。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列入城市社区配套用房,在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改建社区过程中,开发商在集中配置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用房时,要按照每百户15~20平方米建筑面积落实养老服务用房,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配套标准。新建小区在交付时须配套相应面积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老小区在配置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用房时,结合老小区改造同步建设,或通过置换、换租等方式予以配置养老服务用房。已经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用房要确定产权,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鼓励城乡社区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办公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改造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等。从2012年起,对用房自建、床位数达到20张及以上、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省财政按核定床位一次性补助每张床位60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补助4000元;对租用用房且租用期3年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达到前述条件的,在省财政按核定每张床位每年1000元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补助1000元,连补3年,按年核实结算。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对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补助标准。对新建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达到20张床位以上的(含20张),按基本型150平方米、标准型300平方米、示范性500平方米的标准,县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和2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新建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达到20张床位以上的(含20张),县财政给予每个1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经费补助制度,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县财政按每个每年3~5万元、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县财政按每个每年2~3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上述建设和运行经费,各乡镇(街道、园区)应给予相应的配套补助。
(四)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并认定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社团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国家机关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养老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予以减免照顾;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收费。其中用水、用电、用气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免收养老机构人防办、墙改办、散装办等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养老机构电话、有线(数字)电视、互联网宽带一次性接入费,养老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维护费标准按不高于当地居民用户主终端基本维护费标准的50%协商收取。对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税费支持政策,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1〕132号)执行。
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组织机构。成立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切实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职责、有编制、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保障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所需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乡镇(街道、园区)要依托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城乡社区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必要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专门工作场所。切实增强养老服务组织机构功能,分级承担组织指导、服务培训、服务补贴审批发放、评估评审、监督检查等职责。同时,各乡镇(街道、园区)要依法加强对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的管理。
(二)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支持引导职业高中、卫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鼓励护理专业、社会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家政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就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养老服务业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纳入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县民政局和人力社保局要加强对辖内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经培训合格后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乡镇(街道、园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敬老院院长)待遇,工资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全县最低工资标准。
(三)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积极倡导全县党员干部、老年协会会员、各类志愿者、义工等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有组织地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七、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任务,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宁和幸福,事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列入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考核范围,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各乡镇(街道、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县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做好整体谋划、管理指导、标准制定、监督检查等工作。各有关部门也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这项工作。
(二)科学统筹规划。各乡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入分析研究当地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及发展趋势和养老服务需求,着眼统筹城乡、统筹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科学制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应及时纳入当地的年度用地计划。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法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大力开展养老服务示范活动。要加强照护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广泛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本意见自2012年11月1日起执行,《长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长政发〔2009〕152号)同时废止。
附件:长兴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兴县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30日
附件
长兴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何文全
副组长:许哲(县政府办)
范龙云(县民政局)
成员:黄平(县委宣传部)
顾鹤林(县编委办)
潘炜铭(县发改委)
顾群伟(县财政局)
李强(县公安局)
宋汉年(县建设局)
俞根江(县人力社保局)
臧胜泉(县民政局)
敖新华(县卫生局)
朱明权(县国土资源局)
钱长荣(县国税局)
董玮(县工商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范龙云兼任办公室主任,臧胜泉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主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县政府直
属各单位。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
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群众团体。
长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2月3日印发
关键字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