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北京>养老资讯>养老新闻>养老快报>正文

倒按揭”观点不一 众银行无响应

  • 来源:http://www.lmato.com
  • 发布者:低调浪漫
  • 浏览:964
  • 2013-12-30 15:51
  • 评论:0

住着市值百万元的房子,但两人每月可供支配的收入仅1500多元,除去日常开支,每月所剩不多。这让一直拥有“有生之年四处逛逛走走”的张先生夫妇至今心存遗憾。为达成愿望,均已66岁的夫妇俩想通过“以房养老”的形式把自己的房产“倒按揭”出去——金融机构按月给他发钱,两人去世后房产归银行处理。连日来,张先生咨询了济南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但没一家能办理此类业务。

  倾囊买房,晚年生活挺局促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张先生位于文化东路吉祥苑小区的家中。房子三室两厅,近130平方米,2004年买的,当初花费60多万元,如今二手房评估师给出的市价已是100多万元了。

  张先生介绍,他老家是潍坊寿光的,20多年来一直在济南做小生意,攒下了一笔储蓄。60岁那年,他用这笔储蓄付全款买了这套房子。张先生自个儿购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每个月能领到养老金1000多元。自从买了房子后,他把老伴刘女士从老家接了过来。现在,刘女士每月能从所在的村里领取每月三四百元不等的补贴。如此一来,两人每月收入约有1500元。张先生说:“除去生活费、物业费等开支,每月剩不了多少钱。”

  张先生夫妇有一儿一女,但他们均表示,儿女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老两口外出旅游的费用根本指望不上儿女。张先生说:“儿子目前在北京工作,读了近20年的书,供他读书我用了近20万元,现在30多岁了,自个儿还没买上房子呢,他能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女儿在济南,已经结婚了,和女婿一起刚贷款买上房子,当时我拿出了3万元帮他们装修。现在,我们老两口存折上的老本不到5万元了,不敢随便用了,万一哪天进了医院,咋整?”

  现在虽然住房条件不错,但手头拮据让张先生夫妇日常生活仍难随心。张先生说,现在年龄大了,干不动活儿了,就想在晚年和老伴出去逛逛,坐坐飞机、旅旅游、拍拍照……可钱根本不够啊,平日里都得处处省着花。

  “以房养老”,济南尚无此类业务

  今年春节前,张先生看电视时突然发现外地有金融机构推出“以房养老”业务——— 金融机构在综合评估房主的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去世,其房产被出售以偿还贷款本息,升值部分归金融机构所有。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这套房子没打算留给儿女,升值后的房价超过百万元后,张先生一度有卖掉房子的想法。“可是,卖了房子到哪儿住呢?儿女们来时,也没处落脚啊?可若是守着这套房子,即便还能活二三十年,手头拮据得很,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看到有‘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后,我觉得太好了!”#p#分页标题#e#

  从上周开始,张先生咨询了济南市数十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方均称目前尚未开展“以房养老”业务。

面对“倒按揭”,市民观点不一

  早在两年前,上海、南京就开始试点“以房养老”模式,但一直未得到大面积推广。近日,广州市政府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广州保险业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模式。

  昨天,记者一连咨询了济南市十几家金融机构,未能找到开展“倒按揭”的银行,“以房养老”目前在济南市还没有相关政策,几家主要的保险公司也未开展“以房养老”的业务。

  接受采访时,专业理财师徐洋对“以房养老”持肯定态度。他说,“以房养老”的学名叫做“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也就是房产所有者以房屋产权为抵押,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直至身故。这相当于金融机构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购房产所有者的房屋产权,故又称“倒按揭”。

  徐洋说,目前能接受以房养老的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家庭,这主要是观念问题。中国人习惯将财产留给子女,而房产可能是老人们留给子女的最大一笔财产。同时,许多老人可能还会担心如果将住房抵押,子女很可能就不肯照顾他们了,很多老人不愿用放弃亲情和关爱来换取现金。如今买一套房子不容易,国家新颁布的《物权法》又规定产权70年到期后可以续期,所以一些市民选择将自己的房子无私地“传”给下一代。

  对此徐洋分析,面对诸多的经济因素,不妨来算一下养老花费:在不考虑通胀因素的前提下,假如你60岁退休,退休后每月花 1000元,按平均寿命80岁计算,你将需要:1000?2?0=24万元的养老金,假如每月2000元,你将需要:2000?2?0=48万元的养老金。如果你的身体很健康,生活也很美满,活到100岁呢?答案是:活到 100岁,每月2000元,你就将需要96万元的养老金!你能保证足够的经济实力应对老年生活吗?“以房养老”或许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徐洋举例称,就拿住在文化东路吉祥苑的张先生来说,他的房子市价已100多万元,倘若实现了“倒按揭”,按目前平均期望寿命85周岁来算,张先生理论上预期寿命还有19年。粗略来算,19年后房屋折损约28万元,但房屋与土地增值约35万元,但由于需要减除房价评估费、税费等费用,金融机构只能按照房价的70%支付给张先生养老费用,这样算来,张先生每月可以获得的实际生活费金约3200元,加上他与老伴每月1500元的收入,他们每月有4700元可支配,日子会过得非常舒适,能实现好多旅游之类的人生愿望。#p#分页标题#e#

  养老新趋势,诸多门槛待克服

  据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的将近25%,也就是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会有1位老年人。一些大城市内,由于人口寿命的普遍延长,高龄老人增多,预计这一比例将高达35%。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队伍,我国的养老保险金缺口越来越大。

  山东省财政学院柳云教授接受采访时称,“倒按揭”最早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是美国,至今已运行了十几年。但要在我国普及开来,目前还面临技术、政策等层面的诸多瓶颈。

  比如,“倒按揭”险种如何设计?房价如何评估?更重要的是,对10年以上的利率水平、房价水平的评估会十分困难,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长期风险定价能力将备受考验。另外,我国农村的宅基地不允许抵押,“以房养老”在农村很难推行。若保险公司开展“倒按揭”业务,会导致大量房屋积压在保险公司手中,保险公司成为最大的“业主”,但《中国保险法》明文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投资房地产,不得拥有非自住性物业……

  但柳云预测,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伦理观念肯定会发生变化,中国会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倒按揭”市场将逐步成熟,成为一种趋势或者人们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养老金账户每年都处在赤字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上讲“倒按揭”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思路之一。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