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北京>养老资讯>养老新闻>养老快报>正文

江苏:统一养老机构待遇 提高从业人员收入

  • 来源:www.lmato.com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1144
  • 2015-03-31 11:56
  • 评论:0

  江苏省12部门出台意见,加快养老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
  统一公办民办机构待遇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收入
  政策还强调要大力发展老年生活用品用具产业集群,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为贯彻和落实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文件精神,近日,江苏省发改委、民政厅等12部门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未来江苏省将在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持,扶持一批品牌企业发展壮大,并引导和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该文件的出台,必将在业内引发广泛的影响。针对意见中的部分重要条款,记者昨天采访了养老方面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江南时报记者刘浩浩王凌菲
  专家解读
  亮点1:
  大力发展老年生活用品用具等产业集群
  记者翻阅昨天刚到手的《意见》发现,这篇全文4000余字的文章,主要可以分为四大块,而排在首位的就是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文件中说,要将养老服务产业列入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支持方向。深化拓展全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内涵,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通过在养老服务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企业,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规模壮大、水平提升。
  更吸引眼球的地方在于,文件强调,要引导和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以消费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依托,支持鼓励各地大力发展老年生活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特色产业集群。如在医药、医疗器械、绿色食品等产业基础较好地区,培育壮大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健康产品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较长产业链的养老产业制造业集群。
  专家:变被动为主动 创造新的增长点
  针对该方面的政策,记者采访了知名的社会学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吴亦明教授对这几条政策能写入文件进行了高度评价。
  “其实长久以来,我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一直有个误区,就是单纯把它当作一项服务事业来做,而不是服务产业。这次文件的重要精神就体现在,更加强调了要把养老服务事业和服务产业相结合。这样一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必然要求进行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吴教授说,在新的创新视野下,养老服务产业如果要发展壮大,就不能够仅是满足于对这个产业进行资金补贴或是资金投入,而应该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进行布局。
  文件中说要围绕养老事业发展产业集群,在吴教授看来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文件的出台其实也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发展挑战的需要,把对老年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开发提上了日程。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吴教授说,这样一来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没有对经济发展产生拖累,反而制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过去在这方面的被动的应付,转变为了主动发展的动力。“其实养老不但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机遇,也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吴教授说,养老产业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对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改善民生非常有意义。尤其是打造养老产业集群,江苏在此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也必然对其他的省份起到积极启迪意义。江苏的养老产业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亮点2:统一公办和其他所有制养老机构待遇
  任何一项新政策的推行,必然要面临创新的要求。记者发现,文件中本次最能体现创新的地方就在于,喊出了要大力引导各种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不仅为社会力量办养老降低门槛,而且统一了公办和其他所有制性质养老机构的政策待遇,跨越的步伐非常之大。
  如文件要求,要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取消法律、行政法规未设定的所有前置许可和审批手续,在土地供应、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此外文件提出,要逐步统一公办和其他所有制性质养老机构的政策待遇。调整公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公办养老机构为社会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应与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收费水平实现统一,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者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70%以上。
  专家:单纯依靠政府办养老不现实
  对此吴亦明教授表示,其实文件中这次涉及到的内容,江苏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和尝试了。这些举措这次在文件中再次进行了强化,意味着今后推行的力度将更加大。
  比如针对“要大力引导各种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条款,吴教授表示,这就必须要通过社会化的途径来实现,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本来参与。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政府办事业单位来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再这么做肯定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政府必须而且应当让社会资本和专业的养老力量进入这个领域,而这样一来,政府就要在政策上对他们一视同仁,不能够有差别对待。为此就必然要求统一公办和其他所有制性质养老机构的政策待遇。
  对于这次文件中专门强调的,要在对待民营企业方面一视同仁的条款,吴教授感慨非常多。他告诉记者,过去在这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方面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公办养老机构的土地是政府划拨的,而民营企业想要使用土地非常困难。这方面的改革是非常不容易的突破。”
  亮点3:鼓励高校开设养老相关专业
  本次出台的《意见》中另一大亮点,就是明确要求,要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而这方面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两个方面。
  文件中说,将鼓励引导高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涉老专业,培养适应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性人才。
  同时文件明确,将依托有关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对社会养老护理人员继续深造提供保障,并广泛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制度。到2020年底前,全省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要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突破80万人。
  记者发现,文件对于养老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方面,也很重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水平,力争使本地区养老护理员工资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专家:当前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缺口大
  “加强对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保障,这也是大势所趋。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社会都越来越意识到,养老事业不仅是服务业,而且是专业,这就意味着发展养老服务业必须依靠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保障。”吴教授告诉记者,但是实际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养老产业的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
  比如说在现实的实践中,可能首先是每年社会培养的专业人才非常少,不能满足需求,此外,已经在岗的人员由于待遇等原因流失非常严重,而且从业人员的素质想要提升也没有便捷的途径,这些都是严重制约这个产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这些现实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不仅需要未来在人才的培养上加大投入,而且要求改善从业人员的待遇情况。为此文件中提出,要努力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水平,这在吴教授看来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业内声音
  南京国悦颐养服务中心院长梁丽梅:
  探索“公办民营”模式前景广阔
  在用地保障方面,梁院长尤其有很多话要说。她告诉记者,当前南京国悦颐养服务中心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地难,“我们的床位已经满员,但还有很多子女来帮老人询问入住事宜,看着他们失望的样子,我们也很难过,希望可以在现在的地址附近再找一块地来办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
  但是梁院长也坦言,养老用地的问题是当前整个养老行业最头疼的问题,市区内挂牌的土地本就不多,一些用作养老产业发展的土地,还常常被房地产商挪作他用。所以她提出呼吁,希望政府可以在相关用地的招标上,多考虑设置一些门槛,优先保障那些在养老机构运营上有实战经验,并且运营良好的企业来使用土地。
  而对于养老院将探索公办民营模式的政策,梁院长坦言,这个消息对于民办机构非常振奋人心,这也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她告诉记者,国悦在祖堂山的养老院就是政府兜底,“土地、建设都是政府提供的,我们前期投资100万,参与经营管理,压力小了很多。”她透露,虽然地址比较偏远,运营情况却很好。这也说明,在这一领域今后民营企业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梁丽梅还建议,政府应设置专项资金,每年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考核评优,对于口碑好、运营情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一方面我们帮助政府解决了养老的难题,另一方面可以激发我们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南京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副院长时英平:
  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可忽视情感教育
  针对本次江苏出台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记者随即走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他们也对政策的出台表示十分欢迎,同时也希望政策中的利好消息能够尽快得到落实。
  南京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是鼓楼区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该中心的副院长时英平告诉记者,招工难是当前做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护理员的普遍情况是“年龄大、技能缺、学历低”。很多护理员虽然以前做过护工,但是在照顾老人方面没有经验。其实,老人这个群体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行动不太方便,很多老人身体也有各种疾病,需要护理人员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老人的情绪相对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孤独感,护理员要有耐心与爱心。
  “政府引导高校设置涉老专业是件好事,但是很多细节上的事情要考虑完善。”时副院长说,比如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就学期间和机构对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个行业,知道老年人到底需要些什么。
  而南京国悦颐养服务中心的院长梁丽梅,也对江苏准备在高校开设养老专业的消息表示赞同,认为这将为养老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她表示,江苏已经有一些高校设置了涉老专业,可毕业的学生普遍流失率很高,一方面小年轻吃不了这个苦,另一方面工资待遇相较其他行业相对偏低。
  因此,除了设置专业上要更加合理,她也建议政府能够每个月给予护理人员资金上的一些补贴,提高这个行业的整体待遇,从而留住人才。
  政策摘录
  1、适度放宽养老服务产业重点项目的入围门槛,发掘吸纳更多产业层次高、辐射功能强的优质项目,加大养老服务产业投入力度。
  2、对社会力量提供的床位数在200张、500张和10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其投资项目分别列入县、设区市和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保障,优先落实各项优惠和支持政策,除按规定给予补贴外,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3、对采用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养老服务企业,支持其创建“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支持其上市融资,扩大发展规模。
  4、加强规划引导,坚持以民生需求为方向,以消费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依托,支持鼓励各地大力发展老年生活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特色产业集群。
  5、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取消法律、行政法规未设定的所有前置许可和审批手续,在土地供应、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6、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者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70%以上。
  7、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护理院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上和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8、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含农村敬老院)和养老床位要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其他养老服务设施。
  9、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
  10、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11、鼓励引导高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涉老专业,培养适应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性人才。

  12、将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规划,在培训名额、培训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关键字

养老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码头养老网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