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员何时叫好又叫座?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840
- 2015-03-11 12:04
- 评论:0
日前发布的嘉兴市2014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81.26万人,占总人口的23.34%,离25%这条人口学上的中度、高度老龄化社会分界线越来越近。看上去,这数字尽管严峻,但对养老护理员职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可算是利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目前的情况是,专业的人不肯干,肯干的人不专业,养老护理员正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正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说起这个职业,社会认同度低、劳动强度大、收入待遇低等不好的关键词,就会附着上去。受传统世俗、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养老护理员不过是“出力气”服侍老人的工勤技能岗位,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工作量特别大,一些机构一名护理员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远远大于民政部门规定的一名护理员照顾六至七名健康老人的比例。此外,有人曾统计过,九成左右的护理员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加上从业人员年龄偏大,50岁以上占比近六成,又让他们的社会保险很难落实到位。这种处境更降低了社会对此职业的认同度,从而在职业内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形。
目前的形势来看,让养老护理员叫好又叫座,不仅是这个职业本身的内在需求,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让养老护理员叫好又叫座,首先要做的是让这个职业重塑起荣誉感,护理老人不是简单的家政服务,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积累,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在日本、新加坡等地,一些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白领的薪酬。在职业重塑上,可以考虑,比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培养就业、技能晋级、职称评定、职业津贴等机制,使从业人员有职业发展前景。此外,要有科学合理的薪酬形成机制,建立行业人员分类分级的工价、工资形成机制,并切实落实社会保险。另外,在工作时间上要有保障机制,以保障养老从业人员的休息,合理确定作息时间。
养老护理员是一份将心换心的工作,我们尊重这个职业,就是尊重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关键字
文章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