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当前位置:上海>养老资讯>保险资讯>养老保险资讯>正文

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刻不容缓

  • 发布者:pang8763
  • 浏览:1441
  • 2014-11-13 14:24
  • 评论:0

  3年前,国内曾掀起一场关于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全民讨论”;3年后,投资方案仍未出台。据测算,基本养老保险在过去20年来的损失量化后分别为:以通胀率作为基准,贬值将近千亿元;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参考基准,损失将高达3277亿元;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为参考基准,潜在损失将近5500亿元;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参照,福利损失将高达1.3万亿元。

  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躺在银行养老金账户上的资金高达2.7万亿元。养老金躺在账上“睡大觉”带来了严重尴尬社会局面:一边是养老金领取人数日益庞大而让养老金支付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一边却又让有限的养老金缺乏有效保值增值投资渠道,出现严重缩水,更加剧了养老金短缺压力。

  我国政府在养老金改革和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有效尝试和探索,如将养老保险中的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委托了专业投资管理部门进行营运,自2007年以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平均投资收益率分别达8.47%和8.32%。同时,也允许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范围扩大至基金、金融债等产品,提高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运营能力。针对养老保险金闲置资金增多,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养老保险金入市战略设想,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管理不断规范,为养老金入市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养老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运营渠道依然狭窄,除绝大多数按规定存银行或购买少量国债,在扣除通货膨胀后,基金实际仍在贬值缩水。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例,当年养老基金总额为2.04万亿元,国债投资298亿元,仅占总资产的1.5%;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产444亿元,仅占2.2%。其余均为银行存款。

  我国养老保险金缩水状况仍处令人震惊地步,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不仅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项不能再拖的政治任务,它直接关乎未来中国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已成了当前中国社会亟待破解的艰难命题。笔者认为在选择有效投资模式、不断提高运行透明度、建立切实有效监管体系、政府给予适当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应发挥“多条腿”走路方式来扭转养老保险金缩水贬值现状。一方面,继续发挥好原有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渠道作用,既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全国社会基金理事会作用,将一些稳妥投资营运项目如国债、各类基金等投资规模扩大,并力争有所创新。另一方面,在总结好广东等省市养老金入市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养老金入市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稳妥推进养老金入市,让养老金有效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既规避相关风险,又带来保值增值“红利”。另一方面,大胆进行养老金投资,将剩余的资金有计划地对有发展潜力、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如健康服务业、养老等相关产业进行委托贷款,既防范信贷风险,又带来可观利息收入。或者在扣除年基本支付之后,逐年将多余资金作为国有股份增加国有大型企业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分红,让养老金分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巨大“红利”。

 

关键字

养老网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码头养老网

 

0 顶一下

文章评论(0条)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  2013-2014  老码头养老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020978号  
  • 友情链接
  • 城市推荐